心脏就像一台不知疲惫的发念头,时刻一向地压缩和扩大,将富含营养物质的动脉血送到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所以中医学称之为“君主之官”,认为心脏是“生之本”。我国传统医学最大的特色就是讲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心脏的保护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未病先防,认为可以经由过程日常生活中的摄生保健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预防疾病。所以,日常平凡我们可以从情致、饮食、起居、情况、劳逸等方面调摄护养心脏,这对保护心脏、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十分重要。
保持精神愉悦 祖国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活动对机体心理功能起着调和感化。但七情太过,跨越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则脏腑气血功能混乱,会激发疾病。七情之中,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喜为心志,笑为心声,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是有好处的。若经久忧郁、恐惧、悲痛、忧闷,则易因气机失调而致病。故应做到清心寡欲,养心敛思,处世达观,消除嫉妒,加强道德教养,舒畅情志。
饮食合适 中医学讲,饮食可以化生水谷精微及气血,这是保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前提。饥饱失常、饮食不洁和饮食偏嗜等饮食失宜的不良习惯往往是很多疾病的致病身分。由饮食激发的气血失调,会导致心脏功能失调。所以,日常饮食要周全调配,因人而异,五味调和,营养周全。就餐留意准时、定量、卫生,留意避免过度油腻、厚味、生冷,避免过饥过饱。日常可多食用一些益气养血、益心气、养心阴的食物,如小米、大枣、鸡蛋、红糖、龙眼、胡桃、鱼等。同时还应留意戒烟限酒,因为烟酒对心脏的伤害巨大。
合理起居作息 起居有常是中医摄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起卧有时,生活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养神气,提高适应情况的能力。别的,衣着调摄与身体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着衣制装要因人因时随机应变,并掌握适度,使其具有防护、保健感化。
栖身情况应合适 祖国医学讲求“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生活情况对人类的生计和健康影响重大。合适的生活情况可包管进修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健康长命。人类合适的生活情况应有干净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分的阳光,优越的植被,室内宽敞适中,光照调和,自然通风优越。
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是包管机体气机通行,血脉调达,五脏安和的重要环节。贪逸无度、过度劳顿可导致气血运行不通顺,而致使诸如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发生。是以,日常平凡应留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别的,日常平凡还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辨证论治 中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而且中药因为是几种药物联合应用,所以减轻临床症状的效果比西药好。比来国内一项多中间研究证实,中药如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副感化低、较美西律抗心律失常感化强的效果。别的,中医的优势还在于“既病防变”。准确的治疗可以及时阻断、中止疾病的成长,或使疾病转危为安,以至痊愈。中医认为,心律失常是由体虚久病、饮食劳倦、情志所伤、感触感染外邪、药物中毒等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心的气血阴阳不足,心神失养,或气滞、痰浊、血瘀、水饮扰动心神而发病,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虚证主如果气、血、阴、阳吃亏,心神失养;实证主要有气滞、血瘀、痰浊、水饮扰动心神,致心神不宁。所以,对虚者应该补气血,调阴阳,应用养心安神之品,使心神得养则安。对于实者,或行气化瘀,或化痰逐饮,或清热泻火,并配以重镇安神之品,使邪去正安,心神得宁。
饮食疗法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中医药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经由过程饮食疗法来治疗疾病,经由过程食疗来养护心脏。比如,猪心大枣汤,用猪心1个(切块),大枣10枚,龙眼肉15克,煎汤服,适用于贫血心悸。百合鸡蛋汤,取百合30克,鸡蛋黄1~2个,先将百合煮好,加入鸡蛋黄煮熟,用白糖调味服食,适用于阴虚火旺心悸。人参炖乌鸡,将人参10克,乌骨鸡肉150克,共放入炖盅,加适量水,隔水炖熟服食,适用于心阳不振心悸。三七炖瘦肉,将三七10克,猪瘦肉100克,共放入炖盅,加适量水,隔水炖熟服食,适用于心血淤阻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