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各种各样的心情,这是人对外界抚慰的反响。生活中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不良的心情,关键在于擅长控制和调理。常用的控制和调理心情方法有以情制情法、移情法、升华超脱法、暗示法、劝导法、节制法、疏泄法等。
中医依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相互制约、相互抑制的情志来转移和搅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到达协调情志的目的。如,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心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等。
经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人的心情,以摆脱不良知情抚慰的方法叫移情法。如琴棋书画移情法,养生学家以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还有运动移情法等。中医养生学家以为,当思虑过度心境不快时,应外出旅游或锻炼,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理消极心情,使人陶醉在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里,以酣畅情怀,忘却烦恼。
是用明智打败不良知情的搅扰,并投身到事业中去,也就是常说的化悲痛为力气。最典型的例证是西汉司马迁因罪下狱,惨遭腐刑。司马迁以坚强不屈的肉体全力投入到《史记》的撰写之中,以舒志解愁,把身心创伤等不良抚慰转变为奋发向上的举动。
暗示不只影响人的心思与行为,而且可以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普通多采用言语暗示,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等。《三国演义》里“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法的典型例证。
即是以解释、鼓舞、抚慰、劝勉的方法解除患者思想顾忌,提高打败病痛的决计,从而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内经》就记载了劝导法,以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能,虽有无道人,恶有不听者乎”?
古人说:“欲无情,情有节,至人修养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这里讲的就是节制法。也就是经过节制谐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从而到达心思平衡的目的。
俗话说,“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人的终身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多多于逆境的时间,身处逆境,苦闷、惶恐之时,不能郁闷在心,应一吐为快,“郁而发之”。疏泄法很多,或找冤家解闷聊天,或争辩一次或大哭一场等。